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引号: 640221054/2015-45534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平罗县审计局 成文日期: 2015年12月01日
标  题: 如何甄别认定摊派违法行为
发文字号: 有效性: 有效

如何甄别认定摊派违法行为

摊派,不是一个法律概念,通常是指在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之外,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地、非自愿地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的行为。关键是看其行为的主体、方式、对象,如果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法人或个人)摊派的,又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则是行政违法行为;如果是公司企业则是民事违法。审计实践中经常发现摊派问题,尤其以摊派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费、办公车辆等转嫁费用现象较为突出。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乱摊派,并对摊派行为给予严肃处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如何准确认定摊派行为,并取得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十分重要。

一、表现形式。摊派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要求下级单位或其他单位负担应由本单位支付的会议费、出国费、招待费等费用。二是要求下级单位或其他单位为其购置办公设备等资产。三是要求下级单位或其他单位为本单位职工发放福利。四是无偿使用下级单位或其他单位的员工。

二、摊派问题的特征。摊派具有强制性、非自愿、无偿、非法等特征。摊派问题往往需要同时满足几个特征,比如某企业自愿为某行政单位无偿提供办公车辆,满足了“无偿”的特征,不满足“强制性”和“非自愿”的特征,就不能简单的认定为摊派,此行为背后可能存在其他利益交换问题。

三、获取审计证据注意事项。对于拟认定为摊派的问题,审计人员在取证时,要围绕摊派问题的特征获取适当、充分的证据。一要调查被摊派人,了解接受摊派是否自愿,是否被强迫。二要调查被摊派人是否由于接受摊派而获得利益,即是否满足无偿的特征。三要摊派行为是否有法律依据,即是否非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