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引号: 640221038/2020-00073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机关: 平罗县交通局 成文日期: 2020年12月29日
标  题: 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系统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平交发〔2020〕161号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交通运输系统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平交发〔2020〕161号

局属各单位(科室):

现将《交通运输系统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平罗县交通运输局

2020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交通运输系统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平罗县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规定》(平党办发〔2020〕52号)、《平罗县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平党发〔2020〕22号),加快推进全县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结合交通运输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防灾减灾救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完善体制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整合应急资源,统筹救援力量。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平罗县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实现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年,全县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各项机制更加健全,自然灾害防范能力、综合减灾能力、救援救助能力、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明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全面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统筹协调体制

1.统筹灾害管理。局属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单位在监测预警、灾害防范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加强应急救援力量、救援救灾物资统筹等方面的作用。

2.统筹综合减灾。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交通运输系统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区市县统一部署,组织局属各单位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及在建工地、车站、水运等重点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3.强化应急救灾主体责任。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公路应急运力储备与调运机制。对达到县级启动响应等级自然灾害,按照承担统筹应急职能,随时调派公路运力力量,满足紧急情况下应急运输需要。协调配合其他成员单位及部门共同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基础设施抢修、房屋安全应急评估、群众转移安置等应急处置工作。

4.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建立健全恢复重建组织体系、规划体系、实施体系和监管体系。在启动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救灾响应时,局属各单位要各负其责开展救灾工作。开设公路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优先放行应急运输车辆并免收通行费,指导服务区优先为应急运输车辆加油、加水、餐饮、住宿、车辆维修等公路通行保障服务。

(二)完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1.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各种灾害风险隐患、预警、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落实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完善灾害损失评估的联动和共享机制。健全较大以上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机制,实时共享交通路网动态信息、迅速抢修损毁段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供运输路线图,保障应急运输畅通。规范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新闻发布、网络及社会舆情应对等工作流程,完善协同联动机制,统一做好应急处置信息发布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舆情引导能力。

2.建立专业队伍,完善救灾参与机制。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完善专业救援队伍参与机制。落实人身保险、装备保障、业务培训等支持措施,发展专业救援队伍,组织专业力量实施有效应急运输工作,完善信息公开和需求导向等工作机制。

3.统筹建立区域合作制。加强与区市县的沟通协调,探索建立区域性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在灾害抢险救援、救灾物资调配、灾害信息共享、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按照要求,做好跨地区参与抢险救灾行动服务保障工作,提高灾害联防联控和应急响应能力。

(三)强化法治保障

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区市县防灾减灾救灾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加强各类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快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四)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

1.强化灾害风险防范。局属各单位要积极发挥作用,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立体监测和早期识别能力,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完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明确发布流程和责任权限,依托区市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应急广播、网络、微信等在内的多种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送预警信息,提高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公众覆盖面。

2.提升救灾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健全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完善储备类型、丰富储备种类,提升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提高物资调配效率和资源统筹利用水平。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公路应急运力储备与调运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期间社会物资、运输工具设施装备等征用、租赁和补偿机制,提高全县减灾和应急救灾交通装备保障水平。

3.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专家库,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发挥专家学者的决策支撑作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灾害信息获取、模拟仿真、预报预测、风险评估、应急抢险、通信等保障能力,建立科技支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

4.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将防灾减灾纳入各单位和企业学习教育培训内容,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提前做好交通运输防灾准备工作,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按照抗灾减灾的要求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灾情发生时,抢通保通工作及时到位。增强干部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因地制宜的开展交通运输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性,每年至少开展2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和1次逃生避险演练。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工作职责对实施进度进行跟踪分析,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落实。要把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部署推动重点工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资金统筹使用,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经费投入,完善救灾补助政策。加大防灾减灾重点工作资金保障,增列计划。积极对接上级单位,争取防灾减灾项目和资金,保障防灾减灾基础建设早日完成。

(三)强化问效追责。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及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奖惩机制,对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通报表扬;对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当事者的责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遇到突发事件和险情,在立即开展抢险保通工作的同时,做到上报信息的及时与准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