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索引号: 640221021/2023-00004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机关: 平罗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22年12月05日
标  题: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罗县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平政发〔2022〕89号 有效性: 有效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罗县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平政发〔2022〕89号

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驻平区(市)属有关单位:

《平罗县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方案》已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平罗县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平罗县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和《石嘴山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方案》部署要求,持续创新优化全县政务服务,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决策部署及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县委、县政府相关部署要求,以建设数字政府、打造高质量智慧政务为牵引,充分发挥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支撑作用,加快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全面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奋力担当先行区建设排头兵、高质量建设富裕美丽新平罗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2022年底前,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编制公布平罗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统一编制、联合审核、动态管理、全面实施的清单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场所设置,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全覆盖,严格规范政务服务行为;推动“一网通办”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区内通办”“跨省通办”。

2023年底前,全县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修订完善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实施清单要素标准;推进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免证办”;全面推广应用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适合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

2024年底前,全县政务服务集约化办事、智慧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全面建成,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协调发展;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互通互认,“免证办”全面推行;全县“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加好办易办。

2025年底前,全县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县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县“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形成常态化机制,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

1.编制公布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明确政务服务事项范围。政务服务事项包括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所涉及的行政权力事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备案及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依申请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事项范围。县级各部门(单位)依据国家和自治区、市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明确应承接的事项,并全面梳理依法依规自行设立的事项。由县审批服务局统一编制全县实施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要通过宁夏政务服务网和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县人民政府对本地政务服务事项予以明确,编制公布平罗县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健全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审核制度。县审批服务局、县司法局联合县委编办等有关部门对县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进行审查审核,修订完善全县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确保事项信息的完整度、准确度及合法性。县级各部门负责对本行业系统、所属领域政务服务事项的修订、完善等工作,及时加强基层业务指导。(县审批服务局、司法局、县委编办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实行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县级各部门(单位)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业务变化及实施情况,要及时向本级审批服务管理部门提出调整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或实施清单申请,审批服务管理部门按照程序报审后动态调整,并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将有关数据汇聚至全区政务服务平台事项库,确保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标准化

对承接自治区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中的政务服务事项,县级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自治区统一制定的事项拆分标准和实施清单要素,规范编制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实施清单。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依法依规办理,严格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提供办事服务,推动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在全县范围内统一。(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巩固提升全县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果,大力推进国家、自治区有关政务服务标准规范在全县范围内细化实施。结合全县实际,建立完善全县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提升政务大厅办事指引、信息公开、环境优化、规范服务等方面标准化水平。巩固深化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标准规范体系。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强化工单转办、督办,确保热线高效运行,全力畅通社会监督反馈渠道。(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

(一)严格规范审批服务

1.强化审批事项管理。动态管理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定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实施规范,实现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加强对包括行政许可在内的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情况的监督,严格按照宁夏政务服务网统一发布的办事指南提供办事服务,不得额外增加或变相增加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对现场勘验、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等特别程序实施清单化管理,明确办结时限并向社会公布。(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审批监管协同。巩固深化“审管联动”一体化改革成果,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健全完善事项管理、业务协同、工作考核等“审管联动”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审批部门、监管部门职责和边界,加强协同配合。深化“审管联动”平台推广应用,持续拓展“审管联动”应用场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信息和结果信息、监管信息互通互认、同步共享,提升“审管联动”效能,全面构建事项完备、系统融合、体系健全、标准规范的“审管联动”工作模式和标准体系。(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全面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务服务领域没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梳理编制全县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协同石嘴山市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平台,推动中介服务机构公开服务指南,明确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等要素。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等级评价、资质动态管理机制,着力构建全流程一体化闭环监管体系,纠正各类强制服务、垄断经营等行为,并切实解决中介服务环节多、耗时长等问题。同时,对扰乱正常办事秩序的非法中介,依法严厉打击、严肃惩处。(县审批服务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发改局等部门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规范政务服务场所办事服务

1.规范政务服务场所设置。统一设置全县各级设立的集中提供政务服务的综合性场所名称,县级以上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为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为便民服务站,并完善县、乡镇综合性政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式。(县审批服务局、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2.规范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制定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除场地限制或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推进政务服务、水电气热、电信、公证、法律援助、银行业及其他等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办理,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各部门单设的专业分厅和政务服务窗口原则上应整合并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确实不具备整合条件的要纳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按照统一要求提供规范化服务。各级政务服务场所要全覆盖设置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并运用信息化系统设备为支撑,加强政务大厅“一窗受理”管理,切实提高“一站式”办事效率。(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规范政务服务场所功能布局。按照功能相对集中、方便服务的原则,合理划分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区域,逐步整合部门单设的办事窗口,严格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提供服务。综合办事区主要设置综合办事窗口、“跨省通办”“区内通办”窗口等,咨询导办区主要设置综合咨询窗口、帮办代办窗口(含老年人服务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统一提供咨询、引导、办事,满足企业和群众不同办事需求。自助服务区集中提供24小时“不打烊”自助办事服务。有条件的便民服务中心(站)参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设置相应窗口提供服务。(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规范政务服务窗口业务办理。进驻政务大厅的事项严禁出现“明进暗不进”或“体外循环”,进驻事项一律不得在政务服务中心以外收件、受理和出件,对适用“收件即受理”方式的政务服务事项,有关部门要充分授权窗口工作人员接收申请材料并出具受理凭证。要加大各级政务服务窗口委托授权力度,实行部门业务综合授权的“首席代表”制度,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当场办、简易办、“承诺办”。(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规范窗口人员管理

1.加强窗口人员队伍建设。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原则,各政务服务有关部门应当选派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窗口开展服务工作,选派人员数量应当与政务服务工作量相适应,并实行定期交错轮换,轮换时限原则上不少于三年。具备条件的可采取政府招聘、劳务派遣、一体化运营管理等方式,统一配备综合窗口人员,健全完善和督促落实相关服务标准,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价格。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各派驻单位要做好窗口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保障窗口工作平稳运行,切实增强政务服务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规范窗口人员礼仪形象。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场所窗口人员应严格遵守窗口服务礼仪规范等管理制度,在上岗前由县级审批服务管理部门或主管单位统一配备服装,服装原则上两年进行更换一次。窗口工作人员应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办事公正,展现服务窗口单位良好形象。同时,要加强窗口人员服务礼仪培训、业务政策指导,规范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业务能力。(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创新优化政务服务方式。要优化服务程序,实行前置服务,加强对政务服务事项申报辅导,做好帮办、代办、导办、线上答疑等服务,并通过跟踪引导、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多种创新方式优化服务,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窗口人员考核奖惩。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对政务服务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实行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对窗口工作人员从德、能、勤、绩、廉方面进行考核,采取量化评分的方法进行。同时要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加大对窗口人员的关心激励、奖罚分明力度,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应作为对窗口人员表彰奖励、优先晋职晋级的依据之一,对考核不合格或不称职的人员一律退回原单位。(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规范网上办事服务

1.统一网上办事入口。统一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入口为宁夏政务服务网(平罗县站点),实现网上办事“一次注册、多点互认、全网通行”。整合县级政府各部门建设的各类政务服务网上服务平台、移动端应用,与宁夏政务服务网、“我的宁夏”政务APP深度融合,实现“应接尽接”“应上尽上”,原则上通过宁夏政务服务网、“我的宁夏”移动端APP(含小程序等)提供服务,全面解决政务移动应用程序数量多、重复注册等问题。(县审批服务局、县委网信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2.规范网上办事指引。完善网上办事引导功能,优化页面设计、简化办事操作、提高系统稳定性,规范在线咨询、引导服务,提供更加简明易懂实用的办事指南和网上办事操作说明,创新在线导办帮办、智能客服等方式,辅助在线办理,解决网上办事看不懂、操作不便、容易出错、系统卡顿等问题,实现“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县审批服务局、县委网信办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网上办事深度。深化政务服务网上办事服务,在各行业领域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推进网上办事环节精简、流程再造,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结果送达等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推动更多适合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规范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1.规范政务服务办理方式。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等在线上和线下服务渠道同源发布、同步更新,提供服务标准统一、线上线下统一、服务质量统一的政务服务,切实满足企业和群众的多样化办事需求。对已实现线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要同步提供线下窗口办事服务,由企业和群众自主选择办理渠道。申请人在线下办理业务时,不得强制要求线上预约、在线提交、重复提交申请材料。(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合理配置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根据政务服务发展水平、保障能力等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协同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与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在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的同时,同步提升线下办事能力和服务能力。(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规范开展政务服务评估评价

1.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全县范围内的政务服务机构、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要全面开展“好差评”工作,形成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衔接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所有政务服务窗口的醒目位置必须设置评价器和评价二维码,做到线下“一次一评”和线上“一事一评”,工作人员要主动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对提供的政务服务进行评价,不得干扰评价人的评价行为,确保评价数据客观、真实。(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监督考核机制。将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全县年度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对全县各部门(单位)、各乡镇推进优化政务服务工作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实行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加强政务服务监督,畅通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对政务服务监督评估渠道,更好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共同督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

(一)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办”。依托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业务流程重塑。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面实现本部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并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故的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推动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适合集成化办理的多个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集成办”,梳理拓展企业群众“一件事一次办”清单,提供主题式、套餐式集成服务。推进“一业一照一码”改革,首批在餐饮、超市、小作坊、药店、美容美发5个行业开展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实现企业办事“一照通办”,在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拓展改革范围和深度,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县审批服务局、县委网信办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依托电子证照平台实现“免证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数发〔2022〕2号),加快推进纸质证照电子化、电子证照标准化,按照“谁办理、谁入库”原则,各部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形成的各类证照、批文等,必须适时上传归集至自治区电子证照平台,并清理规范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确保电子证照“应入尽入”,全面扩大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及社会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和互通互认。依托自治区电子证照平台,采取直接取消证照材料或数据共享、在线核验等方式,提供“零材料”办理、“一证(照)通办”服务,推动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按照“应上尽上”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推动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和运行,提高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网上可办率和全程网办率,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22〕26号)要求,全面推广应用“我的宁夏”APP,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加快各类高频电子证照在“我的宁夏”APP移动端汇聚,在日常生产生活各领域实现“亮证扫码”等快捷应用。(县审批服务局、县委网信办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深化基层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结合基层承接能力,依法依规将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领域群众经常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到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拓展“政务服务+银行网点”自助办理功能,优化完善自助终端办事功能,最大程度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就近办”。(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各乡镇、县公安局、县人社局、县税务局等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政务服务“承诺办”。对告知承诺事项实行清单管理,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公共安全、金融业审慎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重要涉外等风险较大、纠错成本较高、损害难以挽回的政务服务事项外,要按照最大程度利企便民的原则,梳理编制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制定全县告知承诺工作规程,对告知承诺事项办理方式、承诺的内容、事中事后监管及违反承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细化规范。健全完善容缺受理服务机制,编制公布可容缺受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明确事项名称、主要申请材料和可容缺受理的材料。对涉及新冠肺炎等重特大疫情防控事项、重要招商引资项目、紧急类重大事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申办事项等,要第一时间启动“绿色通道+容缺后补”机制,并指定专人负责申请受理、导办、协办等工作,依托“一窗受理”平台实现容缺受理办理,确保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繁事简办、一次办好。(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办”。应用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功能,规范和拓展二维码、数字名片等场景应用,推动更多便民利企政策和办事服务直达直享,实现精准化匹配和个性化推送。分类梳理惠企政策,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动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在设立登记、信息变更、换证补证、延续注销、参保登记等场景,探索推行“一码办事”、智能审批等创新模式,实现全程不见面、人工零干预、自动审核、秒批秒办。(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区内通办”。落实自治区对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区内通办”工作部署,加强窗口人员配备,持续拓展“跨省通办”事项覆盖领域,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区内通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异地办事服务。依托全国、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制定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的工作流程,明确收件地和办理地的权责划分、对接方式、业务流转程序等内容。深化跨区域办事服务,进一步打破政务服务地域限制,探索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建立政务服务事项互办、结果互认、证照互发工作机制,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务。各政务服务场所要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政务服务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政务服务大厅内设置帮办代办窗口,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化服务。完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服务机制,提供兜底服务,引导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站〕)要依法加强与各类寄递企业的合作,切实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全面推行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灵活的办事时间选择。(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

(一)提升政务大厅信息化水平。依托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强化信息化平台公共支撑,严格落实自治区对政务数据共享工作部署,协同推进政务平台和信息数据共享供需对接,实现综合窗口无差别叫号、预约服务,全面提升县政务大厅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水平。(县审批服务局负责)

(二)提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率。推广应用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宁夏政务服务网),提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使用率,各部门、各乡镇统一使用自治区“一网通办”平台,全力提升县、乡镇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一网通办”服务水平,实现各部门、各乡镇办理的政务数据实时汇集推送至自治区。(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驻平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是服务企业和群众生产经营与办事创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各部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部署,明确政务服务工作分管领导或主管机构及责任人员,强化经费、人员、场地、设备、信息化保障,建立起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责任体系。县政府办公室、县审批服务局要加强全县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解决有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尽快落地见效。

(二)协同攻坚,提升质效。各牵头单位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督促落实、协调联动职责。各责任单位要主动认领任务,及时与自治区对口部门加强衔接,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协同推进、取得实效。县审批服务局要全面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管理体系,加强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运行。同时,切实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按照自治区、市统一部署,及时清理、修改、完善与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不相适应的各类规范性文件。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责任单位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深入开展政策解读,全面、准确宣传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扩大改革政策举措的知晓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加强政务服务窗口人员培训指导,不断强化窗口服务意识,提升办事效率。

(四)加强督查,严格奖惩。县审批服务局联合县政府督查室组成督查组,采取重点督查与全面督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定期通报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中表现突出、企业和群众评价满意度高的进行表扬激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或推进缓慢的予以通报并作为年度考核评分的重要依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