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新:用鲜血和生命磨砺“大刀”之锋

时间:2024-09-06
来源:学习强国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催人奋进的曲子激励千万军民英勇抗战;“向前走,别后退,生死已到最后关头!”正气凛然的歌词鼓舞人们为争取民族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

这些诞生于炮火声中的词曲出自人民音乐家麦新。“少年立志救中国,作词谱曲当干戈。”1940年,麦新怀着对革命的向往奔赴延安,以满腔热情传播救亡歌曲,用音乐振奋彷徨中的民众。他创作的《大刀进行曲》,旋律铿锵,歌词激昂,如疾风闪电传遍大江南北,时至今日依旧荡气回肠,萦绕世人耳畔。

音乐作武器

《大刀进行曲》响彻抗日前线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歌曲是时代的心声,一首红色歌曲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

据《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教授陈军介绍,1914年麦新出生于上海浦东,父亲是江苏常熟一船户的独生子,母亲是工厂女工。麦新的姐姐是一名中学英文教员,弹得一手好钢琴,在她的影响下,麦新从小就爱上了音乐。

少年时期的麦新,身处内忧外患的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麦新曾在自传中写道:“五卅时我正11岁,在上海一家工部局的外国式学校——格致公学读书,亲耳听到南京路上的枪声,亲眼见到罢课、罢市等情况,这给予我很大的刺激,使我对帝国主义有愤恨的思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麦新便开始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1937年,为歌颂抗击日寇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鼓舞全国人民抗日士气,麦新在上海亭子间里,奋笔疾书,自拉自唱,写成《大刀进行曲》,副标题是“献给廿九军大刀队”。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诗原表示,这首《大刀进行曲》没有过分地追求歌词的文学性,而以近乎口号式的呐喊,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歌曲开始处的同音反复和“大刀向”三字上的逆分节奏,从容不迫、果断有力,如同战斗的号角,催人奋进、震撼人心,也像是挥舞的大刀,锋利无比、寒光闪闪。

1937年8月8日,国民救亡歌咏协会在上海文庙举办音乐会,《大刀进行曲》第一次以合唱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麦新现场找了一根细木棍,走到露台上指挥大家高唱《大刀进行曲》。在他心中,手上的木棍不是指挥棒,而是大刀,他用力地甩,仿佛要冲上去和日寇拼命,以至于在歌曲最高潮处将棍子当场甩断了。

在文庙首唱之后,《大刀进行曲》很快传遍全国,激励无数青年奔赴抗日前线。仅仅5天后,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市民纷纷走上街头发起募捐,为前方将士赶制大刀。

不久,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42个国家在巴黎举行反法西斯大会。音乐家任光指挥旅欧华侨现场演唱了《大刀进行曲》等救亡歌曲,引起各国代表强烈共鸣。他们说:“中国的现代歌声,蕴藏着中国的无限希望,也增强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必胜信心。”

麦新纪念馆内的麦新复原蜡像(左)

延安鸣号角

高高擎起革命音乐大旗

1940年11月底,经周恩来等人介绍,麦新奔赴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到延安后,组织上分配他去桥儿沟的鲁迅艺术学院音乐部,负责编辑出版《歌曲》月刊并担任党支部书记。那里有当年引领他参加革命、学习音乐的导师吕骥和冼星海,还有很多仰慕已久的革命音乐家,如马可、瞿维、寄明等。

陈军介绍,麦新在延安创作的第一首作品,是与贺敬之合作的歌曲《红五月》。这首歌也是麦新到延安后深入生活,收集许多陕北民歌,把这些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运用到自己新作品中的一种尝试。《红五月》一炮打响后,麦新在短短的三年间,又创作了30多首歌曲。

在延安期间,麦新先后担任过鲁艺音工团研究科副科长、延安作曲者协会干事会干事、边区音乐界抗敌协会执委、鲁艺音乐系书记,是延安当时群众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新华日报》老报纸中也曾记录了麦新在延安的印记。1942年3月30日《新华日报》第2版刊登的《延安动态》中写道:“延安作曲者协会于二月廿三日假鲁艺俱乐部举行一年来工作总结及改选,麦新主席报告,吕骥指出今后工作着重研究,提高创造技巧。麦新、马可、清宇等三人当选干事,并更名为‘边区作曲者协会’。”

1942年5月,毛泽东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鲜明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麦新在此影响下,创作了歌曲《南泥湾垦荒》,同时还拿起文艺批评的武器,撰写了《新的聂耳在工农兵中生长着》《创作不是少数人的事》和《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歌曲》等论著。

国家一级作曲,江苏省音协主席杜小甦表示,麦新在延安时期展现出的精神与品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所体现的坚定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为了理想和正义而不懈奋斗。他对音乐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启发着艺术家们要不断探索、勇于突破,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大刀进行曲》创作手稿

战地献生命

血染的战歌永不消逝

抗战胜利后,鲁迅艺术学院的教员学生分几批出发,前往华北、东北地区做文化教育工作。麦新到东北后,组织想把他留在城市工作,但他坚决要求到环境最艰苦、斗争最复杂的战斗一线工作。

1946年2月,麦新被调到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哲里木盟开鲁县工作,任中共开鲁县委委员、县委秘书,负责开办土改干部训练班,培训基层干部。5月,任中共开鲁县城关区委书记,他深入基层,发动贫苦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清剿土匪、生产支前等群众运动。1947年6月6日一早,麦新赴开鲁县委开会,在散会后返回工作区途中,遭遇胡匪袭击。胡匪用枪托、皮鞭折磨麦新,但他始终威武不屈,惨死在敌人的枪下,年仅33岁。

为了纪念麦新,开鲁县将他生前工作过的五区(万发永村一带)命名为“麦新区”(今麦新镇)、万发永村改名为“麦新村”。如今,在麦新镇西南角的麦新烈士陵园内,一尊麦新挥手的全身铜塑像矗立着。不远处麦新烈士墓前,条形石碑上刻着一把战刀,刀把上系着两条五线谱似的飘带,展现了麦新上马挥刀杀敌人,下马以笔作刀枪,用文武两条战线和敌人进行殊死战斗的精神。

2000年12月28日《新华日报》

麦新精神传承至今,依旧熠熠生辉。

出生于开鲁县的中国作协会员方纲说:“麦新短暂的一生,追求精神的高尚和人格的完美。他曾经说过,即使我母亲死了,我还有无数的人民母亲。麦新是无愧于人民的好儿子,他自己没有留下子女,但却拥有无数的追随者和后来人。”(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