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干城、沈乐山烈士塑像:红色铁路见证革命风暴

时间:2025-02-19
来源:学习强国
访问量:150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无障碍语音播报
0:00 / 0:00

沈干城、沈乐山烈士塑像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内,有一座沈干城、沈乐山烈士塑像。塑像通体高约5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与两位烈士一同参加过革命斗争的薛暮桥同志为塑像题词,题词嵌金镌刻在塑像基座正面的黑色大理石碑面上,基座背面刻有烈士生平事迹介绍。

沈干城和沈乐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铁路工人运动的先驱。20世纪20年代,他们以沪杭铁路闸口机厂为大本营,领导铁路工人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斗争。

沪杭铁路闸口机厂旧照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势如破竹,于年底进入浙江。时任杭州总工会执行委员的沈干城接受中共杭州地委指示,带领沈乐山、洪德生、钟鼎祥等铁路工人党员和进步工人,秘密组织铁路工人纠察队,吸收道班工人、扳道员组成铁道队,并对部分队员实施武装训练,成员们拆毁了沪杭线数座桥及铁轨,卸掉了机车上的主要零件,来阻止军阀孙传芳的部队乘车逃跑。沈干城还与东路军前敌指挥部先遣队的便衣侦察员取得联系,组织工人和闸口一带居民袭击军阀部队设在玉皇山天龙寺的军用仓库,破坏其粮草供应。在配合北伐军开展军事行动期间,沈乐山在沈干城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具有进步思想的铁路工人成长为一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

孙传芳部逃离杭州前在火车站的混乱情形。

北伐军克复杭州后,继续向上海挺进,却在嘉兴附近受阻于军阀张宗昌调派的白俄铁甲车队。在此紧急关头,闸口铁路机厂工人连续奋战三昼夜,将6辆机车改制成“中山号”铁甲车,开赴前线。“车上战炮,实弹射击,成绩甚佳”,在“中山号”铁甲车炮火的掩护下,北伐军重创白俄铁甲车队。在沈干城、沈乐山的组织带领下,沪杭铁路工人为支援北伐战争英勇奋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铁道兵团”的称誉。

北伐战争在浙江的胜利为后来浙江工农群众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27年3月22日,沪杭甬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沈干城任副委员长兼宣传部部长,沈乐山当选为总工会纠察队总队长,任闸口铁路机厂党组织的负责人和分工会秘书。

正当杭州人民沉浸在北伐胜利的喜悦之中时,国民党右派于4月11日在杭州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坚持斗争几个月后,因叛徒出卖,沈干城、沈乐山相继被捕。面对重刑和死亡,他们丝毫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在狱中,沈乐山饱受酷刑,但英勇不屈,他告诉来探监的弟弟:“革命迟早一定会成功,共产党是杀不完的。”1928年1月9日,沈乐山在国民党浙江陆军监狱被枪杀。沈干城被判一类刑11年,在法庭上,沈干城大声驳斥:“我沈干城支援北伐,进行国民革命,有功无罪,而你们屠杀无辜,镇压劳工运动,才是历史上真正的第一类罪人。”1934年9月22日,沈干城因不堪敌人长期折磨,在国民党苏州陆军监狱病逝。

1987年4月4日,为纪念两位烈士,杭州铁路机务段在沪杭铁路闸口机厂旧址(现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内)建造了沈干城、沈乐山烈士塑像。

以沈干城、沈乐山为代表的铁路工人运动先行者们,披肝沥胆,为了党的事业和民族的解放,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在铁路上掀起革命的风暴,用鲜血和生命在铁路工人运动史册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