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移民张肸从贫困户“变身”村支书

时间:2021-02-22
来源:宁夏新闻网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微信图片_20210219173331.jpg

张肸(中)在大棚里指导村民种植技术。

初春的平罗,天空湛蓝如洗。

2月19日中午,平罗县姚伏镇许家桥村50岁的张连社将棚布升起,提着马扎坐在棚口晒太阳,周围21座大棚静待3月中旬复工,只有他承包的这座没有“休假”,里面结了三排大小不一的有机花菜。

许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张肸为老张送来一卷新的棚膜,准备帮他换上。

“春节前挑了几个大个的卖掉了,等成熟后这半个棚产量起码两千多斤,收入近8000元。”张连社笑着说。

“冬天冷的时候,棚内侧结了一掌厚的冰,还以为抗不过去了,没想到一个比一个长得好,今年接着种应该没什么问题。”张肸信心倍增。

去年,张连社将第一茬辣椒卖掉后,在张肸的动员下,第二茬成功试种花菜、西蓝花等六七个品种的蔬菜。

眼前的张肸,皮肤黝黑但精气神十足,3年前的他还是“十二五”期间从西吉县插花移民到许家桥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今年1月29日,许家桥村换届选举大会上,张肸全票当选为该村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

才搬来4年的张肸怎么就得到了本地村民的拥戴?

连任18年刚退休的村主任许天成给出答案:张肸能吃苦,点子多,心里头有大家伙儿。

微信图片_20210220195356.jpg

2014年,在西吉县平峰镇权岔村当了十几年村主任的张肸本应和乡亲们一起搬过来,在平峰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的劝说下,张肸决定继续留在当地协助新班子开展工作。

两年后,张肸正式在许家桥村落户,并在村上干公益性岗位,主要负责28户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2018年,许家桥村新建温室日光大棚。和所有移民群众一样,张肸从未接触过大棚种植,但敢想敢干的他在别人犹豫包半座还是一座棚时,果断包下了两座大棚种植越夏番茄。

“21座棚里17户是建档立卡户,我早点儿掌握种植技术,就能帮助指导其他乡亲种,让他们少走些弯路。”张肸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从那时起,张肸不是在自己的大棚里就是到其他有种植经验的村学习,遇到种植难题就给党员和技术员打电话咨询,第一年收入1.3万元。

“不怕学不会,就怕不想动。”这是张肸总挂在嘴边的话。次年,他又多包了两座大棚,并流转10余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喜获丰收。

2018年7月,村民们将番茄苗栽下没几天,突然天降暴雨,正在棚里忙碌的张肸来不及多想,跑出去将种了苗的大棚挨个将棚布快速摇了下来,生怕雨水把苗打死。

被淋成“落汤鸡”的张肸回到家还没顾上换衣服就在微信群里发信息:“等雨停了都去把棚布摇上去,以免温度升高把苗烧坏了。”随后,满屏都是村民为他点赞的表情。

番茄上市前,张肸统一为大家寻找销路。

“我给你一斤两块二,给其他人的价格低一些。”

“那可不行!我们菜的品质都是一样好,价格也要一样高。”

面对采购商开出的“福利”,张肸果断拒绝。2018年,村民们种植的越夏番茄比市场平均价格高出一毛钱。

微信图片_20210220195400.jpg

张肸帮村民收菜(资料图片)。

不论栽苗季还是丰收时,村民的菜地里都少不了张肸在一旁帮忙的身影。正是这一件件暖心“小事”,让村民们对张肸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这几年,依托姚伏镇蔬菜产业联合党支部的引领,村民逐渐在特色产业设施蔬菜大棚中收获了真金白银。张肸也收到了政府种植、养殖帮扶资金9000多元,加上每月公益性岗位的1200元的工资,生活一年一个样。2019年,他又投资6000余元建圈舍搞养殖业。

去年,张肸共承包4座大棚,加上养殖30余只羊、种植10余亩地,年收入10万余元,成为村里的“土专家”和党员致富带头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