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聚焦节水增效 深入推进用水权改革
用水权改革启动以来,平罗县聚焦节水增效改革目标,紧盯清查无证取水企业、精准核定河滩地用水权、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建立河湖湿地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等重点县试点任务和主攻方向,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靶向发力,全力推动用水权改革落地见效。
一、摸清工业用水家底,精准核定用水权
针对工业用水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违规取用水等问题,聚焦量水生产、节水增效,全面核查工业用水企业,清理整治用水“黑户企业”,核减盘活闲置用水权,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建立循环节约利用机制,最大限度提高用水效率,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一是建立工业用水企业台账化管理机制。成立工业企业取用水核查工作组,对工业企业水源现状、取水许可、计量设施、定额用水量、实际用水量、违规取用水等进行全面核查复查,建立354家有用水权工业企业管理台账(办理自备井企业电子取水许可证160家,公共管网统建供水企业194家),建立92家工业用水“黑户企业”整改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下发用水合理化分析整改通知书,依法规范管理,80家统建供水“黑户企业”委托第三方开展用水合理化分析核定用水量,12家自备井企业已办理取水许可证1家、完成水资源论证8家、取缔封填3家企业自备井。二是建立计划用水动态调控机制。针对现状工业企业核定用水量3780万m³和自治区“十四五”期间分配用水指标2800万m³的矛盾问题,开展工业企业取用水复查复核,根据近三年企业生产规模、产能报表、用水台账、用水定额、平均用水量等情况,综合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按照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科学核定用水量,紧缩用水指标,清理闲置用水权,核减82家年取水许可1万m³以上企业用水量1552万m³;清理收储“僵尸企业”用水指标,依法注销49家长期停产企业取水许可证腾退用水指标,累计清理闲置用水指标300万m³,用于解决92家“黑户企业”用水指标,不足部分年底前通过市场化方式购买用水权。三是建立水资源节约利用机制。针对工业用水不足的问题,鼓励支持重点用水企业一手抓节流、一手抓开源,走中水回用、沟水回收的循环化利用路子,平罗工业园区建成污水处理回用厂2个、非常规地表水调蓄池1个,6家企业实现中水回用,关闭自备井8眼,年节约地下水420万m³。创新用水节水管理服务机制,22家重点用水企业设立水务经理和水管员,负责用水节水日常监管,构建水务经理+水管员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企业用水管理水平。
二、核准农业灌溉面积,应确尽确用水权
针对农业用水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把水资源确权作为促进节约用水、解决供需矛盾的基础和关键,制定《平罗县用水权确权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严控总量、科学配量、定额管理的原则,做到农业用水精确精准、应确尽确。一是核准核实确权面积。成立县级指导组3个、乡镇复核组14个、村级调查组145个,综合2019年宁夏引(扬)黄灌区遥感灌溉面积、自然资源局国土三调面积、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积等,按照现场勘测、登记造册、审查核实、公示确认、信息录入等程序,全县核查确权面积109.8万亩,以乡镇、村组为单位公示无异议,由乡镇主要负责人、村委会主任、调查员和县级复核验收组四方确认签字,夯实用水权确权基础。二是精准核定用水权。委托第三方完成农业用水需求分析,依据109.8万亩确权面积,根据定额法计算净灌溉水量、确权单元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确权水量,通过水量平衡分析将自治区核定的6.93亿m³农业用水管控指标分配到乡镇(场)、村组,延伸确权到568条干渠直开口、4794条斗渠或用水大户,确保水资源确权的有效计量的最末级单元。三是核查确定河滩地有效灌溉面积。成立河滩地核查工作组,根据自治区水利厅黄河河道控导线和管理范围线以及自然资源局国土三调成果图斑,核查河滩地国有土地22.4万亩、集体土地2.3万亩,其中耕地种植面积11.27万亩、林草地3.9万亩、其他3.54万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宁夏用水权确权指导意见》,核定河滩地基本农田确权有效灌溉面积1.56万亩,将用水指标确权到扬水干渠最小末级渠系单元;未确权登记开发的一般耕地9.71万亩,对河心滩地采取一次性无偿退出;对临水线至管理线范围内现状河滩耕地,采取政府补偿退耕还湿生态修复的方式分年度退出,其中2021年已完成退出生态修复1.8万亩。在未完全退出之前,不予确定用水权,只纳入年度计划用水管理。开展黄河取水口整治,查处非法取水泵站12处,依规补办取水许可手续6处,依法拆除泵站6处,遏制非法取用水行为。
三、建立政策激励机制,调动节水积极性
坚持节约有奖、超用加价,制定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明确资金来源、奖补对象、奖补标准、奖补程序和资金管理等,实现从“节与不节一个样、节多节少一个样”向“节约有收益、节多增效益”转变。一是精准补贴机制。为了充分调动各级用水组织和农民转变用水方式的积极性,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以及水价改革后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根据年度用水量复核结果,对以粮食种植为主体的种粮大户、规模经营主体、小型水利管护主体、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定额内用水量给予适当补贴。二是节水奖励机制。坚持谁节约、谁受益的原则,设置定额内节水率10%以内、10%以上、20%以上三个档次奖励标准,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业经营主体等独立计量用水户按亩分别给予奖励,对乡镇政府给予集体奖励,用于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维修、水资源管理经费等。三是累进加价机制。坚持多用水、多负担的原则,建立用量越大、价格越高的农业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对超定额用水20%以内(含20%)的加收1.4倍水费,超定额用水20%以上的加收3倍水费,做到资源有价、使用有偿。
四、健全监测监管体系,提升用水效率
把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监管体系作为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建设覆盖全面、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和监管平台,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一是提升农业用水监测计量能力。围绕水资源智能化、自动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投资4537万元实施姚伏镇、城关镇、高庄乡现代化生态灌区计量设施改造工程,砌护改造支渠17.6公里,配套改造建筑物155座,安装自动化测控闸门341套,建成县级信息化总控中心和乡级分控中心,开发水情监测、自控闸门控制、水费收缴等系统,对渠系水量实时监测管理和远程控制,推动投建管服一体化,实现发展方式、治水方式、用水方式转变。二是建立河湖湿地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委托宁夏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中心编制《宁夏沙湖生态水量保障目标及管控方案(送审稿)》,按照“定断面、定目标、定保证率、定管理措施、定预警等级、定监测手段、定监管责任”的思路,综合沙湖蒸发需水量、渗透需水量、换水需水量和行船需水量等,采取水量平衡法开展生态水量计算,初步确定基本生态水量2377万m³、生态水位1098.9m,建立蓝色(1098.9m)、黄色(低于1098.81m)、红色(低于1098.66m)三个预警等级,采取常规调度、应急调度、区域调水、预警响应措施,保障沙湖生态水位达标。三是完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制度。开展红崖子乡、通伏乡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试点,探索组建红崖子灌溉服务公司,推行“党组织+公司+用水户”市场化管理模式,推动水资源管理、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程维护等一体化经营;通伏乡依托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优化设置管理岗位,推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党组织+合作社+用水户”“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自我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主体多元、管理主体明确、管护经费落实、工程良性运行、用水有序高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