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小学:不一样的移民小学
现代化的教学楼,平整宽阔的操场,交互式电子白板……对于大武口区隆湖地区新民小学的600多名移民子女来说,这一切简直如梦幻一般神奇。从隆德县移民到大武口区、从大山深处走进城市、从上学翻山越岭到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移民子女在我市不仅有学上,还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成果,全面而有个性地自由发展。
“大武口区委、区政府于2012年3月划拨土地29690平方米,投入资金148万元,宁夏宝丰集团资助1240万元,同年9月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提起当年建校的情形,新民小学校长薛超记忆犹新。为了迎接第一批劳务移民子女顺利入学,薛超与学校班子成员接到组织任命后,立即承担起组建新民小学的任务,带领教师们平整学校门前坑洼不平的路面,培训教师、分配教室,9月份正式迎接了第一批劳务移民子女入学。
为让移民学校与当地学校齐头并进、快速发展,针对移民学校特点,我市教育部门制定了全方位帮扶方案,从“强筋壮骨”入手,为移民学校配置优化师资。建校初期,新民小学就把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主抓手”,寻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为了实现“有效教研”,构建“新民好课堂”,新民小学把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教研和构建新民好课堂写进学校发展规划,并实施“青蓝工程”、聚焦教师专业成长;扎实推进以“开展实用教研、发表独到见解、解决困惑问题、改进自己教学”为内容的校本教研,探索出了适合隆湖移民学校校本教研的新路子。学校还把校本教研、“国培”计划、网络研修、送培送教下乡等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了培研一体化的教研机制。在多学科相互交叉研讨,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核心素养,聚焦课堂、聚焦课题研究,构建适合学情的“新民好课堂”。
六年来,新民小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现有专任教师33名,在编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自治区级骨干教师4人、石嘴山市级骨干教师2人、大武口区级骨干教师6人,一支年轻化、专业化,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茁壮成长了起来。
“用知识和耐心改变两代新市民”是新民小学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劳务移民大多以打工、做零工为主,而移民子女存在对知识认知度不够、对“爱”的理解不深、对自身要求不高等问题。建校六年来,新民小学校领导班子根据移民实际情况,探索出了科学的管理模式,本着对每一名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育人态度,坚持“家和万事兴”的管理模式,秉承“爱我家,为大家”的校训,营造“和谐发展强新家”的校风,养成“自爱自强成名家”的教风,培育“立德立志成大家”的学风。教师在带领学生成长的同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领家长共同成长,办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先后荣获了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石嘴山市卫生先进学校、石嘴山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石嘴山市安全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信任。
走进新民小学,功能室建设齐全规范、科学合理,开放式书吧随时开放,让学生们徜徉书的海洋。学校还打造“乡村学校少年宫”,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多类活动阵地,以阅览室、绿色网吧为主的“开放类”,以国学及经典诵读为主的“语言文学类”,以书画、剪纸和手工为主的“工艺美术类”,以合唱、乐器为主的“音乐器材类”,以球类、棋艺为主的“文体类”,以科普兴趣为主的“学科拓展类”,使活动内容多样化、活动成果特色化。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学校邀请专职武术教师传授武术,为移民子女创造了一片“育才养德,乐在其中”的新天地,学生们也连续多年在全市举办的武术操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构建好课堂永无止境,立德树人任重道远。薛超说,在移民地区办教育,要做好三件事:让学生学习知识、学习做人、长好身体。新民小学为移民子女架起了丰富的在校学习生活,让素养培育融于课程活动中,让学生表达自我,张扬个性,全面发展。
把新民小学办成不一样的移民小学,是使命与希望赋予的关怀与大爱;把移民小学办成与当地学校齐头并进的小学,是对立德树人神圣职责的履行。薛超说:“希望学校的课程、教学与活动能给学生们一个自由发展空间,等他们毕业长大后,还能记得曾经在移民小学学习的课程、参与的活动,受用难忘。(记者 李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