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宁夏大地

时间:2021-12-03
来源:宁夏新闻网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历史将铭记,这个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8年间,宁夏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历史将铭记,那些用热血诠释信仰的英雄——

8年间,宁夏累计选派了3744支帮扶工作队,10121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常年奋战在脱贫攻坚基层一线。其中,撒凤虎、殷雪峰、冯亮、马新娟、常继宁、张鑫、牛道平、万文军、李进祯等9人,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

英雄远去,精神永存。六盘山知道他们来过,黄河水记得他们的故事,英雄的名字永远刻在宁夏大地。

“脱贫攻坚看数据,数据精准看小撒”

2017年12月10日凌晨5时,西吉县扶贫办项目股副股长撒凤虎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0岁。他因积劳成疾,糖尿病伴心力衰竭,经抢救无效殉职。

撒凤虎去世后,同事走进他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建档立卡户马铃薯项目完成情况统计表、贫困村“五通八有”摸底表等各种表格。拉开抽屉,是满满当当的药瓶……大家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好像看到他一边工作,一边将一大把药片塞进嘴里的情景。

西吉县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多、贫困深度大。在西吉县扶贫办,撒凤虎主要负责各类扶贫项目的规划。工作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梳理和甄别,并制定出符合脱贫实际的项目规划。

“脱贫攻坚看数据,数据精准看小撒。”这是西吉县扶贫系统同事们的共识。撒凤虎参与编制完成的《西吉县“19+21+172”脱贫攻坚规划》《“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方案,为当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有力的决策依据。

“他工作起来认真负责,毫无怨言。”撒凤虎的同事至今记得,参与编制《六盘山片区(宁夏)区域发展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时,撒凤虎病情严重。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他随身带着几瓶冰冻矿泉水,用来冰镇胰岛素,血糖高了就取出来打一针。

2017年7月,正是西吉县扶贫工作快马加鞭、奋力推进的关键时期,因高强度的工作,撒凤虎糖尿病病情加重,但他依旧心系工作。

2018年,自治区党委追授撒凤虎“全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

“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殷雪峰生前系盐池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他的口头禅同事们至今没忘。

“忙”是殷雪峰的常态。2007年他调入盐池县委宣传部,先后在《宁夏日报》《吴忠日报》发表稿件500余篇,在新华网、宁夏新闻网等网站发表稿件200余篇,组织集中大型采访活动10余次,接待各级媒体记者采访1000余次,对盐池县脱贫攻坚、金融扶贫等亮点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被媒体称为“发稿欲望最强的宣传部长”。

2015年8月7日至9日,盐池县举办了盐池通用机场开航暨2015翼扬航空嘉年华活动,期间配套组织开展了三项活动:长城认领保护启动仪式、百名媒体记者及百名企业家徒步穿越长城、盐池长城自行车邀请赛。四大活动,殷雪峰承担着邀请百余名媒体记者、安排食宿、组织采访、协调发稿等任务,工作量之大对他来说前所未有。8月10日,所有的活动结束,殷雪峰本该在家调休。吴忠市电视台记者打来电话,提出准备拍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片,当天下午要来盐池。殷雪峰立即安排采访事宜,并协调媒体对盐池通用机场开航暨2015翼扬航空嘉年华活动的后续报道。当晚,殷雪峰告别吴忠市电视台记者,回家途中因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41岁。

2015年8月11日,阴雨绵绵,近千名亲友同事冒雨送别殷雪峰。

“不能等靠要,只能拼闯干”

2017年3月,固原市扶贫办扶贫和移民服务中心农艺师冯亮主动提出到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康沟村工作。2019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满,他又主动申请继续留任2年。驻村期间他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全力做好驻村工作。

“解决贫困问题不能等靠要,只能拼闯干。”冯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康沟村总人口477户1505人,2017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

带领更多父老乡亲摆脱贫困、走向小康,这是他的初心。

驻村不久,这个斗志昂扬的年轻人把村里所有贫困户都走访遍了。

冯亮协调派出单位为全村建档立卡户补贴20万元用于发展草畜产业;帮助有贷款意愿、符合条件的169户农民协调小额贷款653万元……2019年,康沟村整村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1万元。

说起冯亮,康沟村党支部书记马保贵深情地说,驻村扶贫期间,他认真履行“五大员”职责,主动配合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团结乡村干部倾心倾力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全力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改善生活、改变精神面貌。

然而,这样一位扶贫好干部,2020年5月因胃癌晚期去世,年仅39岁。

“扶贫工程进展到哪里,她就待在哪里”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却以平凡而精彩的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泾源县黄花乡党委书记马新娟的真实写照。

2015年3月,马新娟被任命为黄花乡党委副书记,提名为政府乡长。刚到黄花乡,她就马不停蹄地跑遍全乡12个村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了黄花乡经济发展思路。

为加快黄花乡基础设施建设,马新娟没日没夜地紧盯工程进度。

“那时候,马新娟每天都在帐篷搭成的临时指挥部工作,扶贫工程进展到哪里,她就待在哪里。”黄花乡上胭村村民马彩琴说。

在马新娟的带领下,黄花乡完成人居环境改造187户、危房改造227户,硬化乡村道路8.2公里,建设完成上胭村美丽村庄。同时,马新娟结合全乡实际,牵头制定出以草畜产业为支柱,优化苗木产业发展结构、做优劳务产业、做强旅游产业的全乡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22.8元。

2016年3月,马新娟被任命为黄花乡党委书记。作为泾源县唯一一名乡镇女性书记,上任后她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产业,打造了泾源县第一个“扶贫车间”。

2017年马新娟被诊断为淋巴癌,2018年5月21日,因病情恶化去世,年仅39岁。自治区党委追授马新娟“全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当干部就得有干部的样子”

“当干部就得有干部的样子。”这是泾源县泾河源镇原镇长常继宁常说的一句话。

泾河源镇是泾源县扶贫工作任务最重的乡镇。为全面掌握全镇20个贫困村基本情况,摸清1538户6266人的底子,常继宁常常进村入户。2015年初,正是泾河源镇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时期,有的村征地拆迁工作棘手。为了遏制群众违章乱搭乱建抢建房屋,常继宁带领镇村干部逐户蹲守,日夜奋战一线。

2019年,泾源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泾河源镇也跃升为中国首批特色小镇。然而,当地群众以各种形式庆祝脱贫攻坚演出的时刻,却再也看不到常继宁的身影。

2017年5月7日,常继宁因罹患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6岁。早在2015年,常继宁已经感到身体不适,但他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即使在患病住院的日子,他也通过手机、微信工作群安排部署重点工作。

当干部就得有干部的样子。常继宁的样子,就是一个基层干部应该有的样子。

倒在扶贫路上的第一书记

2017年4月11日12时30分,农发行吴忠市分行青年员工、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红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鑫,在返回红关村时遭遇交通事故不幸去世,年仅31岁。

2015年张鑫主动请缨到农发行吴忠市分行扶贫开发驻村点——同心县下马关镇申家滩村扶贫。看到村里落后的景象,张鑫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让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在申家滩村的2年时间里,张鑫深入田间地头,用政策鼓励、引导贫困户增强主动脱贫致富的信心;鼓励农民种植油料和土豆等特色作物,壮大养殖业,通过种养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帮助村里与当地的一家民营康复医院达成协议,对全村生活困难老人进行“500元保障”兜底治疗。

申家滩村的乡亲们这样评价张鑫,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走村串户极为认真,遇到难事从不发牢骚、从不推诿。

因工作成绩出色,2017年张鑫被选派到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红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本想带着村民脱贫致富,没承想一场意外,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

牛道平,生前曾任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阳洼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驻村期间牛道平为了精准识别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自制了《精准脱贫入户调查表》,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经常走访了解情况,入户率100%。

为了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深挖致贫原因,牛道平经常加班加点,多方搜集致富信息,积极为村上发展出点子、找项目、引资金、送技术。他为村民争取金融贷款135万元,输出外出务工人员430名;按照“企业+村集体+建档立卡户”的经营模式,养殖生态鸡0.4万只;按照“政府引导、单位帮扶、企业运作、村集体增收、农民受益”的模式,争取资金6.8万元,种植红葱20亩,助力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他还向结对帮扶单位原州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争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向原州区文体局协调资金25万元,建成村文化活动室和村民文体娱乐广场。

作为高级农艺师,牛道平还曾先后主持或参与中央及宁夏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专学历教育教学与管理,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民、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等各类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学员1万余人。

2017年12月24日,牛道平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享年57岁。牛道平,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把一腔热血洒在脱贫攻坚一线。

村民亲切地叫他“老万”

万文军,生前曾任中宁县徐套乡田家滩村驻村干部。

驻村工作期间,田家滩村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被评为县级文明村。业余时间,万文军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走访,大力宣传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医疗保障等政策,动员群众签订四种利益联结机制协议;做好脱贫攻坚大普查问题整改工作,组织开展村级大环境整治、贫困户识别等工作,拆除土坯房147户、土墙3600多米,完成危旧房改造100余户;积极协助村“两委”完成退耕还林、草原生态补偿、粮食补贴等各类表册的制作、统计、填写,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及时发放;协调派出单位为杨汉权、杨柳等困难群众购买砖头、水泥,帮助新建房屋,群众搬家时他帮着抱椽子、搬家具,群众遇上停水停电等问题时,他总能及时协调有关单位解决。

在工作中万文军总是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经常加班到深夜。由于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大家称他为“多面手”。万文军乐于助人,与村民感情深厚,村民把他当成了亲人,亲切地叫他“老万”。

2019年11月10日,万文军在返回田家滩村的途中遇到交通事故不幸去世,享年50岁。老万走了,老万活在村民心里。

他有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亲戚”

李进祯,生前是同心县兴隆乡财政所所长、民生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因公殉职的他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敬业奉献好人”。

去世前的3个多月里,李进祯几乎都在加班,同事开玩笑说他是“铁打的汉子”。

乡上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发放、养老保险收缴、后勤保障支出,农、林、牧惠农补贴以及征地拆迁补偿、扶贫专项资金核拨兑付等多达二三十项的涉民生类资金都由他经办。

为了便于工作,李进祯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每天都把当天要干的工作一项一项地记录下来,干完一项划掉一项;在这个小本子上,大到每一笔款项的拨付,小到单位需要购买的笔墨纸张。

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过程中,李进祯与兴隆乡新生村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了“亲戚”,每隔几天,他都要去这几户群众家走一趟,问一问、看一看。

李进祯的帮扶对象田自福打算贷款建牛棚扩大养殖,但手头拮据,心生焦虑。李进祯主动给他作贷款担保人。

如今,田自福家早已摆脱贫困。可李进祯却在2017年10月25日突发心肌梗塞倒在工作岗位,时年52岁。

“梦里盼你回村看看。”这是田自福最想对李进祯说的一句话。

六盘山上长风浩荡,黄河岸边涛声依旧。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英雄们,宁夏大地永远珍藏你们的故事。

脱贫后的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柯庄村展开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