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石嘴山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83号提案答复的函
市政协文史委: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公共文化事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县以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部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文化惠民工作力度,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目前,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意度显著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着力构筑组织保障平台。全市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会召开以来,我县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协调推进,及时成立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考核等工作。二是着力构筑政策措施平台。成立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快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善专家咨询、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和公众参与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制定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品质量和供给能力、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推进措施,明确了牵头、协调、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有力保障了创建工作持续、有序推进。三是着力构筑财政保障平台。近几年来,平罗县已经基本形成了把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投入纳入了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工作格局,为公共文化事业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是着力构筑责任落实平台。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各乡镇、各部门对公共文化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
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文化阵地建设全面达标。县图书馆藏书12万册,达到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西部标准;县文化馆依托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展览中心举办各类辅导培训,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目前两馆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县级一级馆。全县13个乡镇均建成了符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部示范区标准的综合文化站。29个社区均建成了6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室外文化活动广场,达标率达100%。建成乡镇电子阅览室13个,完成率100%;社区电子阅览室26个。二是文化活动器材配备到位。为黄渠桥镇、陶乐镇、姚伏镇、城关镇、灵沙乡等乡镇配备了乡村大舞台设施;为全县社区、行政村、农民文化大院、民间社团多批次配备了服装、乐器、锣鼓、音响等文化活动器材。三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建设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乡镇基层服务点,形成了“县有支中心、乡有基层服务点、实现村村通”的格局。广播电视“户户通”及农家书屋和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兴起
一是公益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以传统节日为重点,以“广场文化艺术节”、“我为乡亲送戏来”、“舞动石嘴山•百姓健康舞培训”三大文化品牌活动为抓手,以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为主体,以社团文化活动为补充,组织开展各类广场文化活动、送戏下乡下基层等公益性文艺演出年均超过300场次、村均2场次以上,放映电影每村月均1.23场次,各乡镇组织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年均3场次以上。二是群众文化活动规范有序。以文化馆为主体,发挥全县各类文化艺术人才、文艺团队的积极性,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各类艺术培训、送文化下乡下基层及广场文化演出等活动,对全县各类民间艺术社团、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并提供辅导服务,年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1600多人次。县图书馆、文化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间均达56小时以上。
四、文化队伍建设全面改善
为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配齐了3名以上工作人员,全县144个行政村、28个社区均有1名文化活动指导员,规范了基层文化单位的运作,解决了基层文化工作“有人干事”的问题。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座谈交流等形式,加大对全县乡镇文化站专干、社区和行政村文化指导员培训力度,解决了能干事和干成事的问题。目前,以百姓健康舞为主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团队遍及县城各居民小区及农村各社区。这些团队不仅对全县文化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还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着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平罗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1年6月1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平罗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0952-609372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