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多点开花
近年来,平罗县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大传统文化创作力度,全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平罗县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举办“神奇宁夏·多彩平罗”文化旅游节庆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高仁乡沙漠生态旅游西瓜文化节、黄渠桥羊羔肉特色美食暨乡村旅游文化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会,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乡村文化节会人气节节攀升。抓实传统文化节会活动,组织举办社火拜大年、联欢会、元宵灯展、职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中国梦”等文化进万家主题系列活动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群众文化演艺活动。会同中国广播艺术团在红瑞村举办“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精准扶贫慰问演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打造广场群众文化,制定《“神奇宁夏多彩平罗”广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方案》,全年共成功举办劳动者之声、“欢乐闹元宵”等各类专场广场文艺演出39场次,切实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
加大传统文化传承人扶持培养力度,培育国家级传承人2个、自治区级传承人5个。协助传承人编写、出版《泥哇呜演奏教材》《平罗县民间绘画》《平罗县民间剪纸》《宁夏佛教音乐纵横》。同时,扶持发展民间艺术团体,培育夕阳红清风剧社、情缘乡音艺社等15家民间艺术团体以及平罗诗词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等11个民间文艺协会,先后出版了《人文平罗》《平罗县美术作品集》《戏曲集萃》《平罗新景观诗词选》等书籍,文化展览中心申报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建设黄渠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根据俞德渊生平事迹,挖掘翰林文化内涵,建设翰林清风展馆,作家赵和平编写的《默斋拾遗俞德渊史籍及研究》填补了平罗乃至全市历史名人史籍空白。
健全文化建设机制,制定出台《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台账》等文件,将文化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逐渐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三馆一中心”向社会免费开放,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网络逐步形成。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查工作,实地调查民间美术作品55件,民间手工艺作品刺绣15件、剪纸52件。初步建立了能够反映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本面貌的档案资料,奠定了平罗县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基础。投资800万元组织实施泥哇呜传承保护基地建设项目,在广仁堂中医诊所建立了以“北武当庙寺庙音乐”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点(传习所)。争取国家文物保护资金547万元,编制玉皇阁保护规划,实施玉皇阁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和消防工程,提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防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