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宝丰镇:文明实践助推乡村文明

时间:2020-08-11
来源:平罗新时代文明实践
访问量:85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文明实践+宣传教育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宝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围绕政策宣讲、孝老济困、疫情防控、美化环境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文明实践+”模式为抓手,以宣传教育、脱贫攻坚、乡村治理为切入点,有效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持续用好线上宣传平台。围绕群众需求进一步明确文明实践“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本质要求,抓好“学习强国”APP推广应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小视频等,推送文明礼仪、文明健康、疫情防控、扫黄打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一步弘扬主旋律。

二是发挥宝丰集贸市场的作用。通过在市场出入口设宣传点、拉横幅、分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赶集群众提供面对面直观的宣传服务,每逢集日进行疫情防控、国家安全、移风易俗、防灾减灾、法治、禁毒、反邪教和“套路贷”等宣传活动30余次,共发放各类资料4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超过5000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进一步深化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

2.webp.jpg

文明实践+脱贫攻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宝丰镇以“推动文明实践,助力脱贫攻坚”为着力点,一是依托扶贫羊场新时代文明实践脱贫攻坚实训基地,通过宣讲引领、帮扶引导、典型带动,每月定期为贫困群众提供种养殖、面点等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让贫困群众想干、能干、会干,拥有立身之本,持续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二是联络各级科技帮扶志愿服务队,走进养殖场、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从产业发展、科技兴农、技能提升等方面出发,实地指导产业种植、科学养殖,增强了群众及贫困户的干事创业激情,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提质增效,促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webp.jpg

4.webp.jpg

文明实践+乡村治理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围绕“文明实践+乡村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矛盾纠纷、遏制不良风气等治理热点,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治理新局面。

一是整合资源加强平安建设力度。联合司法所与综治中心深入持续开展法律进乡村、管控走访特殊人员、拒毒防毒宣传教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反邪教工作。

二是突出活动载体。以“最美庭院”创建为载体,让“收拾屋子、打扫院子,保持巷子干净整洁”成为常态化。各村(社区)广泛整合力量,发动群众开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充分发挥镇、村两级为老服务中心作用,为本镇6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文化娱乐、医疗康复等众多服务,定期组织志愿者走访入户,开展测量体温、做心电图等健康体检以及卫生清洁服务。

三是内外兼治倡导文明和谐风尚。依托爱心超市用活用好爱心积分管理,把村规民约监督奖惩纳入文明积分,推动集体约束向自我约束的转变,使新风良俗有分值、村规民约有价值、内生动力有激发。通过爱心超市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和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村民自觉清洁房前屋后垃圾,做好垃圾分类,把人居环境整治管起来、好习惯树起来、人心聚起来,共建共享美丽乡村。让“爱心积分”越发深入人心,村民主动担当起基层治理参与者、推动者、监督员等多重身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示范引领,榜样带动。通过表彰在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来的优秀志愿者、爱心人士、最美村干部等,激发志愿者们的干事创业激情,发扬志愿服务典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在全镇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实现榜样价值的升华。

5.webp.jpg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一是统筹整合资源。统一整合志愿者队伍,积极推进落实,加快认证注册,在镇、村二级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以服务大队和服务小队的方式开展活动,注重吸收威信高、口碑好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典型等乡土文化人才,先后组建成立了12支志愿者服务分队,35支群众身边的志愿者小分队,招募志愿者人数达470余人,实现镇、村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

二是强化管理培训。探索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村志愿服务活动的沟通交流,加大对志愿者工作生活的关怀力度,及时帮助志愿者解决面临的困难和合理诉求,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发展。

三是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打造“保障+激励”的志愿服务体系,以“爱心积分”“志愿服务时长”等形式多样的志愿者保障和激励措施来营造“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志愿服务氛围。

6.webp.jpg

下一步,将继续以理论政策宣讲、人居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志愿活动为抓手,因地制宜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切实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制观念,全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