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全国优秀案例,平罗凭的是什么?
11月29日,从宁夏平罗县委宣传部获悉,经过五个阶段评选,《宁夏平罗:念好“三字诀”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功入围“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
据了解,“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举办,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指示和精神,在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交流、总结、挖掘、推广基层党建引领民生发展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展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丰硕成果,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支持和服务。
那么,作为优秀案例之一的平罗,在新形势下是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
近年来,平罗县坚持把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紧抓盘活资源、健全机制、激发活力三个重点,通过支部带动、产业推动、项目促动、党员联动,探索形成产业带动型、生产服务型、资源开发型、改革获利型等多种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手段、增加村集体经济总量,改善村级集体经济结构。截至2020年年底,全县144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101个,20万元以上的49个,100万元以上的强村23个。
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重点突出“建”字
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作用,全面构建上下联动的管理协调机制,紧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和财务监管等重点环节,持续培强壮大村集体经济。
加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组织、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作用,探索建立平罗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联席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协调指导工作,压实乡村两级党组织主体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入库管理机制,年初组织联席会议,开展项目库评审,坚持在发展方向明确的项目中“选”、在优势特色明显的项目中“挑”、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项目中“拔”,全县共入库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106个。
健全经济组织。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党组织等方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和新型经营主体上,全县共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14个,经济合作社30个,并全部通过法定程序由各村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合作社负责人。同时明确股东代表、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中党员不少于50%,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形成一个适应产业布局、党群整体联动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网络。
完善资产管理。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理清“家底”,健全村集体“三资”登记管理,核实资产总额3.37亿元,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2.6万人,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财务开支审批、财务公开、收益分配以及管理费等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执行村干部离任审计、年度审计和重大工程项目审计,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在有效盘活资源方面,重点突出“育”字
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龙头”引领作用,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农村发展大事大势结合起来,全面实施零经营性收益村清零行动,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农村重点工作在目标任务上相协调、在工作部署上相呼应,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的有力抓手。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挖掘农村发展潜力相结合。坚持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紧紧围绕各村资源禀赋有效盘活资源资产,认真分析和研究本村的地理、资源、环境等有利条件,一村一策科学谋划确定发展主线,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崇岗镇常青村立足贺兰山下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在红树莓种植上做足绣花功夫,实现红树莓从种植到加工、再到生态旅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伏乡因地制宜念好“水稻经”,培育了水稻种植、稻米加工、稻草编制等产业链条,涌现100万元强村马场村,50万元强村新丰村等。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深化农村改革相结合。紧抓农村改革试点工作契机,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多元”入市机制、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一户一田”经营机制等,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民“双增双赢”。通过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立差别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完成入市交易114宗768.36亩,出让价款4921.77万元,村集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1467.98万元。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做强做特三大产业相结合。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现代畜牧、优质瓜菜、特色制种“三大优势产业”布局,建设养殖园区16个、优质瓜菜园区28个、特色制种园区12个,持续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宝丰镇兴胜村发挥传统养殖优势,把发展现代肉羊养殖作为兴村富民有效抓手,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带头人+贫困户”帮带模式,带动6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陶乐镇庙庙湖村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与优质沙漠瓜菜产业结合起来,入股“华泰农”联合发展,实现村集体年收入232万元,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
在激活发展活力方面,重点突出“联”字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乡村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村集体收益与党组织评星定级补贴联结。将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村党组织评星定级的重要评价指标,其中三星级村党组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五星级村党组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实行“星级补贴”,把村干部任职补贴与村党组织星级评定结果挂钩,以上年度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零星级村党组织书记执行2.2倍标准、五星级村党组织书记执行3.5倍标准,2020年村干部平均任职补贴达到3785元,五星级村党组织书记任职补贴达5069元,有效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把村集体收益与村干部外出培训联结。在外出示范培训、观摩交流等工作中,对村级产业突出、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项目村,优先安排村干部外出培训,近三年分批次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及其他村干部区外培训5批次260人次、区内培训4批次180人次,全面开拓村党组织书记及其他村干部视野,以观念升级带动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升级。
把村集体收益与村干部奖励补助联结。注重激活村集体经济奖励报酬,出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政策,明确规定对通过盘活村集体资源性资产且年经营性净收益在5万元以上的村,提取净收益的8%给享受任职补贴的村“两委”班子成员补助,提取最高额度为20万元。2017至2020年兑现奖补244.48万元,切实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问题,全力破解激励不够、动力不强、人才不足问题,全面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