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良田助力陶乐镇精准脱贫

时间:2020-07-02
来源:石嘴山新闻网
访问量:197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进入6月,太阳便开始使出了洪荒之力炙烤大地。位于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的宁夏华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园区,40座连跨温室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湛蓝如洗、碧波荡漾。园区南头的几座大棚内很安静,头茬供港蔬菜收获完种植的番茄已经开始泛红,每株秧苗上也有几颗已经完全红了的番茄像宝石一样隐藏在最底层,摘一颗放在嘴里,肉嫩汁多,香甜可口。再有半个月,这些番茄将走上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居民的餐桌。

近年来,陶乐镇把推进产业发展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镇域沙漠、黄河等丰富资源,在庙庙湖村周边布局制种产业、沙漠瓜菜产业、草畜一体化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康养产业和劳务产业六大产业。2013年,陶乐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宁夏华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庙庙湖村并流转了5000亩沙地,通过几年的改良和发展,这里最终发展成为集瓜菜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推广、瓜菜生产经营、农业科技研发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沿着基地中心路向里走,中间的几座大棚内却很热闹,不时传出平罗当地口音和南部山区口音混合的说笑声。这里的25座大棚由庙庙湖村50户村民租赁种植,华泰农公司则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标准、订单销售。

眼下到了栽植西红柿的季节,为了帮助村民抢抓农时,种出高品质的西红柿,陶乐镇专门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帮助庙庙湖村移民群众种植西红柿。

“西红柿苗子每垄两行,行距60公分,株距55公分,要栽在滴灌管子外侧5公分处,苗子栽好后要压实土壤……”在村民童有花的大棚里,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严格进行技术指导,志愿者们认真严谨地操作每一道工序,拉苗、搬苗、栽植,大家各司其职,像在自家地里一样忙得不亦乐乎。在埋头干活的同时,志愿者们和村民拉家常、问情况、讲政策、解难题,将政策宣传、帮扶解困搬到了田间地头。

童有花和志愿者们一边聊天,一边干活,关系处得像朝夕相处的朋友一样熟络。

“每年不管种还是收,他们准来。”童有花说。

2014年,童有花从固原市西吉县马店乡搬迁到庙庙湖村生活,本以为刚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就没了着落,没想到家门口已经有了可以打工的企业。童有花很快在华泰农找到了工作,6年来,工资从每月一千多涨到三千元,童有花越干越有劲头,日子也越过越幸福。

去年,童有花又开始承包大棚种植西红柿,一年下来收入近四万元。“平时我在公司负责灌水,丈夫在家负责饲养30多只羊,加上大棚的收入,我们两个人能挣三份钱。”童有花说。

为了进一步发挥华泰农作为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农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2019年,陶乐镇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建立28座六连跨扶贫温室大棚,组织部分移民种植西红柿并取得良好收益。今年,该镇继续鼓励农户分包种植扶贫大棚。“通过与华泰农公司签订订单销售协议,以每斤0.8元的保护价确保农户实现亩均增收5000元至7000元。”陶乐镇副镇长吴广贤介绍。

在露地供港蔬菜基地,十几名割菜工正在熟练地采摘菜心,割刀在他们的手上运用自如,新鲜的菜心在蓝天、白云的映射下,愈发青翠。据了解,这些供港蔬菜每年的种植季节在5月到10月,这个季节的日照、气候条件良好,加上庙庙湖富硒且无污染的土壤条件,种植出来的蔬菜纤维少,口感甜、品质好,在深圳、广州、东莞等地备受青睐。

2003年,西吉县8个乡镇15个村1413户7025名群众搬迁至庙庙湖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10户3854人。8年来,陶乐镇紧盯短板弱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力做好科技服务、品种改良、品牌打造、精深加工等各项工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最终将干涸的沙漠变成块块良田。如今,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8000元,累计脱贫700户3800余人,贫困发生率由搬迁之初的53.9%降至0.54%,并于2019年年底实现整村脱贫出列。(记者 马正礼 周丽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