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听”会丨“碳达峰”“碳中和”,为啥代表们如此关注?

时间:2021-03-16
来源:宁夏新闻网
访问量:164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 ”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口中的热词。

“碳达峰”“碳中和”究竟是个啥,代表为什么对它们如此关注?它们跟宁夏未来发展有什么关联,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宁夏代表团的代表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政府工作报告说,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第三十八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第四小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中,提出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事实上,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郑重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问题,实现能源革命的重要举措,彰显了大国担当。”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公司高级业务总监邵俊杰说。

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李郁华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又进一步的安排落实。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坚定决心,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它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邵俊杰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减少现有的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另一方面,清洁能源比重将会加大。从能源生产角度来讲,将来风能、光伏、水能,国家规划将大力发展;同时,国家也在支持氢能发展,有关方面也在探索核聚变能的利用。和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现有的风能、光伏这样的清洁能源的稳定性还不够,因此国家规划中提出建设多能互补能源基地。

“生产端发生了变化,消费端也要发生变化,需要加快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广泛开展全民节能行动,降低能耗。此外,在二氧化碳捕捉、储存、利用等方面,包括氢的生产和储存等,也将带来新的技术改革。因此,可以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们整个能源的生产、供给和能源消费,都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宁夏作为能源大省,在这几方面都将大有作为。”邵俊杰说。

“‘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将从零增长转向负增长,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将从零增长转向负增长,未来40年将以近乎革命的方式重塑经济和能源结构。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资源、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和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消费模式将发生深刻变革,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等将转型升级,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全面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李郁华说,对宁夏来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后劲依然不足、差距依然明显、瓶颈依然较多、短板依然突出,综合各方面的指标判断,宁夏尚处在工业化的中前期、城市化的拓展期、信息化的初创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碳达峰、碳中和将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新时期宁夏夯实发展基础提供历史机遇;将为建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注入强大动力;将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空间。

从现在到“碳达峰”,再到“碳中和”,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业务主管方敏表示,新能源的发展需要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要合理优化电源结构,适度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来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一方面,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煤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开展深度调峰改造,使煤电机组由主体性电源转变为基础性电源,充分发挥煤电机组作为电力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极端天气、恶劣天气等情况,做好统一调度和应急管理,充分做好安全预案,提升能电力系统应对极端气候等非常规安全风险的能力。

方敏说,在推进“碳达峰”,再到“碳中和”过程中,“十四五”期间我国应该加大新能源产业力度,逐步减少火电。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能源政策,特别是电力需求大的地区,应保证一定传统化石能源比例,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并通过建设清洁高效燃煤机组和实施在役机组延寿等方式,最大限度控制碳排放。

全国人大代表、中色(宁夏)东方集团副总经理、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东新认为,我国从现在到“碳达峰”、再到“碳中和”的时间只有40年左右,时间紧、任务重。对宁夏来说,我们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发展层次偏低、经济结构偏重、能源利用偏煤,资源型、重型化特征明显,单位GDP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但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的大市场,将为能源电力企业和新能源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王东新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的信号是,要运用市场化机制和相关政策对碳排放进行全面、严格管控,切实调动地方政府、企业节能降碳的主动性、积极性,打造低碳竞争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碳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加速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并逐步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理念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形成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