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报视点丨青山有幸埋忠骨

时间:2021-03-30
来源:宁夏新闻网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每逢清明更加怀念先烈。正因为有了一代代先烈的牺牲与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在清明节到来前夕,我们追忆长眠在宁夏这片土地上几位先烈的英勇事迹,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王克和:宁洒热血不负党

王克和是一名地下党员。多年来,他以商人身份潜伏活动直至牺牲,为党的事业作出了贡献。

1906年,王克和出生在宁夏永宁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贫,他没有读书,早早就参加了劳动。

1933年,马鸿逵统治宁夏后,为扩充势力,连年抓兵、滥征捐税,永宁一带百姓苦不堪言。王克和赶着两头毛驴,驮上杂货,冲破军警关卡,奔赴盐池、定边等地走乡串户做生意。后迁至三段地(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管辖),以经商谋生。

1937年10月,中共绥蒙工委和宁夏工委在定边成立,绥蒙工委派田万生到三段地开辟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统战工作。通过接触,田万生觉得王克和思想进步,于是对他进行培养教育。随后又安排他以经商为掩护,往返于鄂托克旗、永宁、灵武等地,为我党组织搜集、传递情报。

1944年1月,中共三边地委统战部派王延到三段地做宁夏工作,王克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党组织让王克和继续从事情报工作,并兼做宁夏来蒙难民与逃兵的工作。在他的启发教育下,一些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1946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重兵包围陕甘宁边区,马鸿逵准备大举进攻三边,三段地据点负责人派王克和侦察奇恩诚部活动规律,提供准确情报,以便分区领导抓住战机,制订歼敌方案。

在一次战斗中,王克和被奇家的人认出,由此暴露了身份。党组织调王克和回到永宁,更名王景文,活动于永宁、灵武一带,继续从事情报工作。不幸的是,1947年5月,王克和在灵武被奇家派出的便衣认出。奇家遂报告马鸿逵,下令永宁县警察局进行逮捕。

王克和被捕后,敌人严刑拷打,逼他供出党的组织机密。3个月过去了,永宁县警察局没有得到任何口供,便在8月初把王克和押往银川,交宁夏保安司令部军法处审讯。

在军法处,王克和见到了在中共三段地工委撤退时不幸被捕的王延。汇报被捕情况后,他说:“我只向他们承认自己是抓去被迫带路的,没有提到党,请党组织放心!”“干革命嘛,哪有怕死的!死就死我一个,我绝不会连累党。”王克和在敌军法处受尽种种酷刑,但始终没有向敌人暴露党的组织机密。

1947年9月2日,军法处把王克和又押回永宁县警察局。第二天,王克和的妻子带着孩子见了他最后一面。隔着铁窗,王克和对泪流满面的妻子说:“挺着些吧,好好照管孩子,不久就会解放。那时大家都有好日子过!”随后,王克和被敌人杀害。

王克和英勇就义时,年仅42岁。(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

马文良:赤诚报家国 热血铸忠魂

回望党史,你会发现,在国家和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总有人坚守信念不忘初心,用生命和鲜血守护希望。

在银川市兴庆区回春巷73号景岳小学内,有一座三烈士纪念碑,长眠于此的烈士分别是崔景岳、马文良和孟长有。这其中,马文良曾任“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回民巡视团中共”特支书记兼团长,牺牲时年仅29岁。

马文良,回族,辽宁省海城县海城镇人。1912年10月出生,1937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早年间目睹国家遭受侵略满目疮痍,马文良立志报国。1930年,他考入东北大学法学系预科班,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马文良和其他爱国学生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冲破国民党的恐怖统治,参加了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

1936年初,马文良东渡日本求学,在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群众组织解放社。这一段时间,马文良的革命思想、马列主义理论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1937年夏,马文良的革命活动受到了日本当局的注意,被列入黑名单,行踪受到监视、追捕。七七事变后,马文良和部分爱国青年经济南、太原到达延安。在延安,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1月,由八路军政治部的金浪白、马列学院的马文良等人,共同组织发起了延安回民救国协会,这是陕甘宁边区少数民族的第一个抗日救亡团体。10月,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关中、陇东、三边3个回民巡视团,任马文良为三边回民巡视团中共特支书记兼团长,派往定边、盐池边境区开辟工作,对该地区的各族人民群众宣传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号召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41年2月28日,马文良等一行6人在盐池县四区回六庄工作时,被马鸿逵部骑兵队包围,所有人被押往宁夏省城监狱。马文良被捕后,党中央曾设法营救,但未能成功。在狱中,他受尽了敌人的百般折磨和酷刑拷打,但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始终坚贞不屈。经过一个多月的审讯,敌人一无所获。

1941年4月17日深夜,敌人将马文良、崔景岳、孟长有3位共产党人活埋于宁夏省城城隍庙后事先挖好的大坑里。马文良为国家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时年29岁。(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

何子成:宁夏世界语推广先行者

3月18日上午,下课铃声刚一响起,银川景岳小学的校园便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78年前,年仅35岁的革命者何子成等人,被国民党反动派以“共党西北特务”等罪名活埋于银川城隍庙后。当年英雄英勇就义的地方就在现在的景岳小学内。几十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英雄牺牲的地方茁壮成长。

1941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西北局派何子成到宁夏工作,公开的身份是宁夏中学校长马汝邻先生从重庆聘请来的教师,担任该校的庶务主任兼教高中一年级历史、地理课。

何子成到校后,联系进步教师和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讲述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在课余时间,秘密向一些进步学生借阅《新华日报》《夏伯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呐喊》《中国世界语者》等书刊。

何子成是研究、推广世界语的学者,是世界语协会的成员。在宁夏中学,他与教导主任兼英语教师的王植先先生结为挚友,联络宁夏邮电局职员曹松林、毛吴达、刘斐、凌蕃、姚益庭及高炮连排长陈硕夫等进步青年,开办了宁夏中学世界语学习班。

1942年暑假将至,何子成以考察地理为由,进入了内蒙古巴彦浩特(时称定远营,现阿拉善左旗)考察。期间,绘制了一张边界地图。

何子成的上述活动,引起了马鸿逵军警特务的注意和严密监视。1942年9月,国民党宁夏军警联合督察处以“共党嫌疑分子”为由逮捕了何子成。

被捕后,敌人使用了老虎凳、竹签子、拔筋床、揭背花、压杠子等酷刑,逼何子成供出共产党组织情况,但他始终“只字未供”,坚贞不屈。敌人用硬的不行,就采用软的手段,用“谈话”的方式诱供,何子成却理直气壮地答复:“世界语是一种学术,我们研究世界语不算违法。我去定远营是游历,不算什么罪过……”

1943年4月17日夜,国民党宁夏军警联合督察处在无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以“共党头目”“共党西北特务”的罪名,将何子成及同案毛英华、刘斐、陈硕夫4人活埋于省城城隍庙后。何子成就义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连日来,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景岳小学以“缅怀革命先辈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祭先烈活动的班级越来越多,孩子们祭扫烈士纪念碑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此缅怀先烈,寄托哀思。(宁夏日报记者 李志廷)

英烈忠骨埋他乡

——4名红军烈士迁葬任山河烈士陵园始末

3月17日,蒙蒙春雨中的任山河烈士陵园,苍松肃立,翠柏静哀,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任山河烈士陵园除安葬有任山河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外,还迁葬有4名红军战士。他们生前曾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如今长眠地下,与青山为伴。由于战争的原因,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却永远活在当地人民的心中。

他们是怎么牺牲的?骨骸什么时候迁葬到任山河烈士陵园的?

历史的时针回拨到1935年10月,仲秋时节的六盘山逶迤蜿蜒,天高气爽。红军进入彭阳境内接连取得两场战斗的胜利,战士们以饱满的热情向东开进。10月8日中午,红军左右两路军在彭阳城相继会合。战士们正准备休息、做饭,忽然遭到3架国民党飞机的盘旋轰炸,敌机俯冲扫射,红军战士迅速防空疏散。由于河滩地面无树木隐蔽,大部队加上在青石嘴缴获的白马容易暴露目标,敌机肆无忌惮地来回盘旋轰炸、扫射,炸伤战士10余名,炸死2名,有几匹战马也被打死打伤。

由于战事紧张,红军先遣司令部命令,改变原在彭阳城宿营的计划,继续北上。红军紧急行军后,2名战士的遗体被当地群众埋葬于茹河东姚河村,后迁葬茹河西城壕。

1964年5月,彭阳区工委和行政办事处成立后,经海巴大队、彭阳公社逐级上报区委,建议将红军战士的坟墓迁到任山河烈士陵园安葬。区工委对此十分重视,指示区委民政组于翌年清明节将2名红军战士骨骸迁葬任山河烈士陵园。

另外2名红军的骨骸迁葬自王洼墩墩梁崾岘,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牺牲的战士。1935年10月8日下午,左路军派出2名红军战士给驻王洼的董世清民团送信,途经王洼崖堡子到演牛皮灯影戏的庄中寻人问路时,出于年轻好奇,看了片刻皮影戏后才继续赶路。结果,他们延误了行程并在问路时暴露了行踪。当地民团暗匪丁成发、马广福听到后即起歹意,预谋图财害命。两匪徒先行至王洼墩墩梁崾岘潜伏,伺机下手。

当两位红军战士走到这里时已经天黑,被预先潜伏在此的匪徒残忍地杀害。他们为掩人耳目,将红军战士的尸体丢弃在附近的一个山洞里,用土块压埋。当时,红军由于战事紧张,继续北行,无暇顾及,凶手也就藏匿起来。其后,红军战士的遗体被王洼村民周明功老人发现。老人约了村里马腾库、雅保良、朱满福等人,将红军战士的遗体掩埋到王洼墩墩梁崾岘东面壕中的洼地里,此地遂留名“红军壕”。翌年春,凶手丁成发、马广福在王洼街上喝醉酒后口吐真实,此事才真相大白。

1936年5月,二十八军和陕甘宁独立师地方工作队解放了彭阳东北部地区,建立抗日救亡组织和苏维埃红色政权,这里成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边区。当年杀害红军的事件被草庙抗日救国委员会的干部反映给陕甘宁独立师地方工作队,红军强烈要求当地民团团长董世清追查并交出凶手。董世清迫于红军的压力,立即派出团丁四处搜寻捉拿罪犯。凶手丁成发、马广福闻讯后潜逃藏匿。此后,团丁张占发发现了藏在王洼沟中的丁成发,遂密报董世清,董世清派张占发带人前去捉拿。张占发将丁成发抓获后,押回团部交差,董世清又将丁犯押解到草庙交由红军处置。凶手马广福潜逃后一直下落不明。

1981年11月13日,固原县民政局将2名红军战士骨骸迁葬到了任山河烈士陵园。(宁夏日报记者 李志廷)

从革命英烈中汲取奋进力量

当时光的长河驶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远离了烽火硝烟,战争的陈迹已被时间老人拭去,岁月更替了几十个春秋,那一个个忠骨早已化作不朽的英灵。

英烈是一个民族闪亮的坐标,是民族精神谱系中的巍峨高峰。英雄献身、壮士勇为,是一个民族的幸事。中华历史长廊上,闪耀着无数英烈的光芒。党史这部教科书是无数先烈前辈用鲜血生命书写的,是由无数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故事组成的。宁夏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了共产党员应有的理想和信念,凸显了共产党员不畏牺牲的努力与奋斗,体现了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重温这些前辈楷模的感人事迹,心中就会增添更多正能量;回顾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会更加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增添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