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时间:2024-09-11
来源:平罗县融媒体中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平罗教育需要呈现新气象、新作为。近年来,平罗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一幅让群众满意、人人出彩的教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让更多孩子“上好学”

“崭新的桌椅、宽敞明亮的教室、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功能教室……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上学我们很放心。”今年秋季开学,平罗县城关镇康湖水岸小区居民白佳的孩子正式踏入小学校园,她感慨地说。在平罗县城关第九小学,看着眼前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校园,白佳和孩子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美好愿景。

风格独特的城关第九小学校园环境。

城关第九小学新建后,实现新增学位1620个,采取“优质校+新建校”的方式,由城关第八小学实行“一校两址”统一管理,有效缓解城关第八小学出现的“大校额”“大班额”问题,解决了县城教育资源紧缺矛盾。

城乡一体、资源共享,这是平罗县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平罗县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深入推进强校扩优行动,对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加大改造帮扶力度,强化薄弱学校辐射带动力度,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的集团化办学,积极组建涵盖从学前教育到初中教育的教育集团,形成“优质校+新校”“优质校+弱校”“城市学校+乡村学校”等多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截至目前,平罗县先后整合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6所、成立教育集团15个、城乡教研合作体7个,与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实验小学联盟实施小学高质量课程与教学协同共建项目,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

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走进平罗县灵沙九年制学校,课堂上书声朗朗,音乐教室飘出阵阵歌声,操场上欢笑声此起彼伏……新学期,该校开启“集团化办学”模式,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我们通过党建工作强化教学管理、课堂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总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实效课堂、实效练习、实效复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升成员学校的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质量。”平罗县第三中学教育集团负责人介绍说。集团化办学通过组成学校共同体,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统一、教研质量统一、师资互动交流,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促进教育公平,真正实现优质带动、优势互补。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推动平罗县构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功能,推进强校提质扩容、加快新校发展成长、促进弱校提档升级。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让教师队伍更具实力

平罗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围绕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战略,大力倡导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尊重人才,多措并举狠抓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9月5日,27岁的王书凝走上了一直憧憬的三尺讲台,对着台下的高一学生,从容不迫地讲起了物理课。秋季开学后,王书凝等12名年轻教师走进平罗中学,正式开启他们教书育人的光荣事业。

“我们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经过层层考核和选拔,引进了一批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教育骨干及优秀教师。同时,不断加强与银川市第一中学、银川市第九中学等学校的交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合作体的‘双新’教学交流观摩研讨交流、联考、“磨题”等活动,以校际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平罗中学相关负责人说。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平罗县不遗余力地从人财物等方面入手,优先解决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诸多难题,先后制定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等相关配套制度,从教师入口、优化调整、待遇保障、师德师风教育等方面明确具体措施,进一步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提升和增强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内生活力。

互动课堂让学习更有趣。

绿荫下的晨读。

平罗县加强师德师风、学科技能、信息化素养等培训。自2019年以来,1万余人次教师参加了专业提升培训;先后推荐和评选表彰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坛新秀等400余人,培养石嘴山市“351”人才8名、高层次人才71人。

同时,平罗县大力实施“三名”培养工程和“青蓝工程”,实施名校(园)长梯队攀升计划,先后培养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53名,建立“青蓝对子”300多个,抓好名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借助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先后实施了“思维导图撬动课堂变革”教育局长突破项目、小学英语“双师课堂”智慧教育项目、城乡合作体“在线课堂”联合教研项目等,助力教师综合素养整体提升。

“学习充电的机会越来越多,各类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课程十分丰富,满足了我们提升教学能力的实际需求”。平罗县红瑞燕宝小学教师暴乐说。

红瑞燕宝小学位于距离平罗县城最远的乡镇——红崖子乡。2011年,暴乐大学毕业后便来到这里工作,10余年来,暴乐不仅见证了一所乡村学校的改革发展,也在履职尽责中实现成长进步。

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

平罗县围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持续开展教师交流轮岗。2019年以来,交流轮岗教师达768人次,其中,骨干教师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36.7%,170名优秀县城教师交流至农村学校任教,实现优质师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聚焦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性不足问题,平罗县充分利用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走教支持计划政策优势,从县城音体美学科骨干中选派19名教师开展走教帮扶,弥补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科教师缺口,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人力基础。

强化课堂教学改革 让教学方式富有魅力

课前通过采集学生预习情况和作业等数据,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课中利用大小屏互动,让课堂节奏变得张弛有度;课后通过数智作业分析系统对学生作业进行采集、监控、分析,以错题订正的形式为每个学生制作出包含原错题、错因归类、错误知识点的错题订正本,并及时反馈给老师及家长……在平罗县第三中学,智慧教育已融入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每个环节。

校园足球蓬勃发展。

“我们推进学校数字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推动师生教与学方式变革,应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因材施教,构建智慧教育应用体系,依托智慧作业平台和互动式学习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领师生迈向智慧化教育的新高地。”平罗县第三中学负责人说。

平罗县始终将“双减”政策落地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的关键,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的根本,因材施教、精准规划,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培养方案,让学生在文化学科、艺术特长、体育专长等方面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和应用,让每一名学生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平罗县第三幼儿园努力践行“安吉游戏”教育理念,围绕“把游戏权利还给儿童”,为幼儿提供能自主掌控的开放性、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的游戏材料,打造具有自然、野趣、挑战的游戏场所,让幼儿身心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城关第三小学通过集体教研前置备课、问思辨成长课堂教学模式和立体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课堂教学新样态;平罗中学针对新高考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开展多个学科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与45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以证融课”“育训结合”的“1+X”证书教育教学创新典型案例。

色彩明亮的平罗县第一幼儿园。

近年来,平罗县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为导向,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统筹推进区域教学改革、优化区域教育教学评价、强化教研支撑、推进数字化赋能、做好科学教育,通过组织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的教师智能研修活动,着力打造名师、名家、名校、名课在线资源,通过网上送课、同步上课、协同教研、资源共享等教育教学研讨活动,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的教育质量差距,努力让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更加宽阔。

一项项举措、一件件实事,为平罗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罗县将不断探索教育改革创新路径,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将“学在平罗”教育品牌擦得更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