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驻平区(市)属有关单位:
现将《平罗县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平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3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平罗县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方案
为全面贯彻全区教育大会和“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启动大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区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宁夏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目标要求,以扎实推进“十大行动”为统领,推动全县教育理念变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工作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部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到2022年,基本建立信息化融合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的新模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城乡、校际、群体差距明显缩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发展质量实现新发展,形成“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模式。
三、工作原则
(一)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立足我县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建设实际,科学合理定位,在各项建设方案及相关软硬件配备好用、易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使用成熟的、先进的、前沿的方案与技术路线,适度超前,确保信息化设施5年不落后。
(二)整体实施,分期付款。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坚持行政主导,多部门协同合作,社会各方积极参与。
(三)应用驱动,创新引领。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教学、教育管理和决策等应用为核心,统筹整合优化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应用系统,构建智能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以应用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和教育现代化发展。
(四)共享资源,共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智慧教学等教学改革,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互联网+教育”改革创新。
四、建设内容
(一)完成“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2020年完成平罗四中、七中、城关一小3所学校自治区级“互联网+教育”标杆学校能力提升建设,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标准,积极推进宁夏教育云平台的资源应用。
(二)完成学校网络升级改造。一是对中小学、公办幼儿园网络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升级老旧设施,中小学实现无线全覆盖。二是提速降费,农村小学带宽提升至500M,县城中小学和农村中学带宽提升至1000M。积极协调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在现行网费的基础上,下调网络使用费。
(三)完成全县在线课堂建设。利用2019年“互联网+教育”中小学在线互动课堂建设专项资金,计划为35所学校新建35间在线互动课堂教室,升级改造17间录播教室,实现中小学在线课堂全覆盖,农村薄弱学校全部与县城学校建立在线课堂等“智能手拉手”结对关系,共同开展网络智能精准教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20年为平罗中学、平罗回民高级中学、平罗一幼、一幼分园、平罗二幼、陶乐幼儿园、平罗五幼等17所校园新建22间在线互动课堂教室。
(四)完成智慧校园建设。全县中小学全部已开通智慧校园,开通率100%。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学校开展智慧教育和智慧管理提供平台,满足广大师生、家长积极参与平台互动、学习交流的需求,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评价、资产等的智慧化管理。2020年为35所中小学新建59个智慧教室。
(五)积极推动教育云融合应用。坚持把宁夏教育云做为教学支持、资源应用、学校管理的主平台,把服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为教师、学生、家长搭建起网络社交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学生可以在网上自学,家长也可以在网上学习并辅导孩子、了解学校情况。
(六)积极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教学和教师治理应用创新体系,全面促进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一是使用智能学科教学助手和精准教研等成熟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进行课程人工基础建设与智能教学。二是探索虚拟现实教学(VR)和教学机器人为主的体验性、沉浸式创新性学习助手,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深入推进创新素养教育,开展智能化教学;在县城中小学开展机器人培训、3D打印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通过建设大数据精准教学分析系统(作业系统、智能组卷阅卷系统、教研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收集和分析教师和学生,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教育教学服务。四是在中小学建设电子阅览设备,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开阔视野。
五、资金预算和来源
项目建设总预算3150万元。目前已争取资金970万元,拟争取2020年项目资金825万元,剩余部分逐年争取自治区、市专项资金解决,下差部分县级财政给予一定补助。
项 目 总 预 算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预算(万元) | 备注 |
1 | “互联网+教育”能力提升 | 970 | |
2 | 在线课堂建设 | 220 | |
3 | 智慧校园建设 | 1110 | |
4 |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 1070 | |
合计 | 3150 |
六、运作方式及资金支付
(一)运作方式。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机制,积极探索市场付费机制,进行校企合作。在设备购置、技术保障、运营维护等方面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做到程序规范、质量保证,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同时,推进企业阳光竞争,支持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企业携手,共同把示范区建设好。
(二)资金支付。“互联网+教育”建设资金,一次性采购,三年付清,第一年支付40%,第二年支付30%,第三年支付30%。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教体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平罗县“互联网+教育”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和应用。
(二)加强统筹推进。对“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工作进行全面系统部署,编制《平罗县“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启动大会,对标完成自治区确定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县目标任务,建立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三)加强督查督导。一是建立定期督导检查机制。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考核细则》,制定《在线课堂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建立“培训-应用-督导-考核-评价-奖励”制度;对应用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校和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二是建立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互联网+教育”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教师专业技术培训、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等。各学校从义教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逐步购置、更新信息化设备,基本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培训服务,通过培训和交流学习,强化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确保信息技术人员、教师应用能力达到规定要求,形成适合平罗的“互联网+教育”“云-网-端”架构保驾护航的专业人才梯队。